由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應用外語系洪倩文助理教授帶領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實踐大學、輔仁大學等各校教師所組成的「跨校聊天EMI」,於2023年8月23日,辦理個案教學法與全英語授課Case Study Method and EMI講座。
本講座活動主題為『個案教學法』與全英語授課」(“Case-Study Teaching Method and EMI Courses”),活動當日邀請到來自韓國科學技術院且目前在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任教的朴星俊助理教授(Dr. Sungjun Steven Pak),與成員教師們分享如何將歷史悠久的「個案教學法」(Case-Study Teaching Method)以及教學法特有的「體驗式教學」(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的精神應用於全英語授課的課程中,活動採用「講座」搭配「體驗工作坊」的形式進行。
活動一開始朴老師就以「體驗式教學」的方式來引導成員教師,首先以破冰活動為工作坊暖身,邀請出席教師們輪流上台回答並自我介紹。
接著,朴老師就以老師們的答案串接到講座內容的第一個重點:「設計教學活動」,並透過簡報預先說明當日活動的大致流程,簡介分項活動安排之目標與原因。
針對如何成功進行教學活動,以避免成為學生印象不佳的課程,朴星俊老師提醒「充分的教學準備」是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關鍵,而有效的「體驗式教學」又以「學期教學大綱」、「每週教案撰寫」、以及「實際課堂教學」三個面向的準備為要。
同時,朴老師也特別分享個人的祕訣,像是學期初準備的「姓名索引卡」,可幫助教師註記學生的學習情形或特殊需求以更了解學生,也能在課堂上維持跟學生的正面互動;朴老師也利用行銷領域中「推銷電話」(Cold Calls)的概念發展出課堂上交替使用「無預警點名回答問題」(Cold Calls)與「預先安排回答問題」(Warm Calls)的方式與學生互動,藉以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也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
午餐過後,朴老師就引導成員老師們認識「個案教學法」以及教學法特有的「體驗式教學」技巧。
朴老師並提供自己在政治大學研究所與大學部的兩門課程的教學經驗做為「個案教學法」與「體驗式教學法」的範例,解釋其進行的課堂活動、課後作業、期末專題報告等設計的理念與學生們的回饋,強調教學活動的重心在於學生的體驗,設計可讓學生「從做中學」(Learn by Doing)的活動與作業(如:臉書上虛擬創意小物市集)。
此外,朴老師特別分享課程如何結合有效的同儕評量(Peer Evaluation)與學習評量,一方面找出團體中躺分的「搭便車」同學(Free Riders),確保評量的公平性,另一方面也掌握團體中學習落後的學生。
最後,講座進入尾聲,老師們相當踴躍的發問,問題也天南地北,從全英語授課教學法延伸到外籍大學教師在台灣的心聲,從教學評量談到韓國文化的特色,朴老師也都一一熱心回覆,社群教師成員都收穫滿滿,本次講座活動就在社群教師們感謝朴老師並跟老師互道再見的道別聲中畫下圓滿的句點。
本次活動回顧同時發佈於本中心臉書粉絲專頁,歡迎各位社群成員或參與活動教師轉發貼文,讓更多老師可以看到大家努力的成果唷,
本中心臉書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TUEMITLC/